前言
不再渴望窗外的藍天、
不會想跳進小河玩水、
害怕附近的河流、
對生物充滿未知的恐懼
孩子只關注3c
只低頭滑動螢幕
只知道螢幕裡的怪獸……
逃離山林的孩子 如何知道故鄉土地的美好
如何與大地產生相繫的聯結呢?!………..
所以荒野台南志工極力推動~重塑人與環境的美好關係~從孩子的童年開始!
壹、緣起
荒野保護協會成立宗旨為守護棲地,讓自然恢復生機。致力推廣自然生態保育觀念。
荒野台南飛凰團是一群熱愛自然、關懷在地環境的大人,並關注弱勢兒童所凝聚起來的團隊,希望能結合國際「綠色生活地圖」系統(Green Map System),以及「以參與者為主體」之教學概念,透過「走讀」認識家鄉的土地、風俗、故事、人物,繼而愛上土地,到「發現」環境問題,甚至進階到尋找解決問題的「行動」。
貳、計畫目的
台南最長的河流—曾文溪,沿線有許多關乎用水的重要設施~全台灣最大的曾文水庫、在支流上的南化水庫及烏山頭水庫、玉峰堰等等;在下游則有七股黑面琵鷺保護區,是重要的野鳥棲息地。這些珍貴的棲地、保護區,已經經不起外力的衝擊與破壞,需要有在地人的覺醒,重視環境問題,進而自發性的監督,形成在地的環境意識與力量。
我們已經帶著曾文溪沿線的小學孩童兩年,走入社區,認識家鄉的美好與家鄉的環境問題,再藉由每學期末的綠生活同樂會,由孩子帶動家長,認識家鄉的一景一物,呈現家鄉的美好與需要努力改善的環境問題。
未來預計沿著曾文溪下游往中上游推廣而上。
參、計畫目標
第一年【了解在地環境、為家鄉做一件美好的事】
藉由綠色生活地圖的繪製,從探索學校到出發認識居住的社區、探訪街坊,了解家鄉的美麗與哀愁;進而提供機會讓兒童為家鄉做一件美麗的事。
第二年【以曾文溪流域為主軸,主題為「水漾家園的美麗與哀愁—觀察與守護行動」】
延伸前一年的活動成效,接觸→體驗→參與→愛護環境,培養孩子的感官與心靈的覺知能力後,深度走訪曾文溪流經的台南土地,讓孩子進一步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,建立人與環境的正確態度,過程中引導孩子做環境觀察記錄,並透過守護行動,培養孩子的環境正義與行動力。期許長大後的他們能累積環境關懷、守護環境的能力與經驗。
肆、執行概要
一、專案募款
●向社會大眾募集活動款項,執行「曾文溪綠色環境走讀行動」之偏鄉兒童環境教育長期陪伴計畫,專款專用捐助此計畫。
●募款期間:108年3月至108年6月
●募款金額:目標新臺幣壹拾肆萬陸仟玖佰元整。
●捐款方式:線上單筆捐款或親洽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辦公室(台南市東區裕農路288巷15號)06-2607259;上班時間:週一-週五下午1:30-9:00
二、兒童環境教育引導員自主訓練
本計畫規劃執行由本會綠活圖群組之推廣講師負責,訓練課程以現有推廣講師自行籌備,邀請本會資深解說員、海洋環教推廣講師,授課增能。
三、兒童環境教育推廣
本計畫規劃一年5次活動,以達到對同一兒童長期陪伴目的。活動日期選在學期中的假日,每月至多一次。每次活動時間約8小時,全年度活動總時數約40小時。
伍、實施期程
108年9月~109年1月,共5個月
年度
|
108
|
109
|
|||||||||||
月份
|
01
|
02
|
03
|
04
|
05
|
06
|
07
|
08
|
09
|
10
|
11
|
12
|
01
|
計劃籌備
|
●
|
●
|
●
|
●
|
●
|
●
|
●
|
●
|
●
|
||||
募款
|
●
|
●
|
●
|
●
|
|||||||||
引導員培訓
|
●
|
●
|
●
|
||||||||||
活動執行
|
●
|
●
|
●
|
●
|
●
|
||||||||
結案
|
●
|
陸、服務對象
臺南市西港區港東國小
柒、活動設計理念
一、活動流程
暖身→靜心→主題活動→省思與回饋
二、設計要點
(一)主題式活動
以綠活圖為主題,引導兒童經由團體合作方式完成各項活動,達到與環境契合,落實自然環境教育的意義。
(二)小組討論回饋:
每次活動尾聲以分享與回饋作結,孩子們在綠活圖推廣講師的引導下,討論與分享對該次活動內容的想法,並以文字、圖畫、語言等多元方式表達。推廣講師可藉此回饋了解及評估孩子進行該次活動成效,並作為往後執行長期陪伴或其他兒童環境教育活動之參考依據。
三、觀察記錄
綠活圖推廣講師在活動後,討論每位兒童之活動觀察紀錄,包括活動參與反應及同儕互動情況,藉此評估兒童身心狀況,以調整帶領方式。讓兒童透過長期陪伴的過程,身心靈能更加成長茁壯。
捌、108年度活動規劃
活動日期
|
活動主題
|
活動地點
|
活動內容
|
第一次
108/9/29
|
行走故鄉的海岸線
|
曾文溪出海口
|
第一次接觸:熟識彼此
走讀:台江內海的故事、用雙腳走過家鄉的海岸線、直接體驗海岸線的變化、棲地的危機
|
第二次
108/10/27
|
這是我們喝的水—認識水源地
|
曾文溪中上游--山上淨水廠、玉峰攔河堰
|
參觀原台南水道、山上淨水廠、玉峰攔河堰,讓孩子知道玉峰攔河堰存在的意義、水源得之不易,養成愛水節水的好習慣
|
第三次
108/11/24
|
母親之河—孕育的寶藏
|
曾文溪中上游—左鎮、菜寮溪
|
認識曾文溪上游的曲流地形、參觀菜寮化石館—河流裡的歷史紀錄、跟著老師考古去、探尋遠古的遺跡
|
第四次
108/12/29
|
參觀烏山頭水庫
|
曾文溪上游—
|
參觀烏山頭水庫-溢洪道、大壩、舊送水口(引水隧道)、新送水口(發電廠);走訪八田與一的足跡、探尋嘉南大圳。比較攔河堰與水庫的不同
|
第五次
109/01/19
|
我的潟湖我的家—護沙守護行動
|
曾文溪下游-七股—國聖燈塔
|
走訪黑面琵鷺棲息地、生物的滅絕與人類的力量、潟湖與沙洲的淤塞與陸化、海廢的危機與省思
我的環境守護力 : 成為護沙小小兵!
|
玖、預期效果
一、從「校」出發,與家鄉這塊土地產生感情
人的童年期對土地,對萬物生命,對故鄉感的形成,特別敏感。從學校出發探索自然,認識居住的社區、探訪街坊。讓孩子更認識家鄉這塊土地,跟這塊土地產生感情,那麼它將變成孩子們長大後魂牽夢縈的家鄉。
二、多元環境教育素材引領思考
以多元環境教育素材,引發兒童對環境關注的動機,培養兒童自微觀至綜觀的觀察方式;設計延伸活動引導兒童多元思考、自由創作、勇於發言,養成開放與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與生活。
三、提升社會守護環境能量
長期累積環境守護意識,提升兒童及其家庭的環境守護能量,促成具有守護環境、人我支持及良善公民意識的社會。
拾、活動預算
108年飛凰團「曾文溪綠色環境走讀行動」偏鄉兒童長期陪伴預算
日期
|
9月
|
10月
|
11月
|
12月
|
109/1月
|
交通費
|
12,000
|
20,000
|
12,000
|
12,000
|
12,000
|
餐飲費
|
5,000
|
5,000
|
5,000
|
5,000
|
5,000
|
保險費
|
2,000
|
2,000
|
2,000
|
2,000
|
2,000
|
雜費
|
2,000
|
2,000
|
2,000
|
2,000
|
2,000
|
行政費
|
6,300
|
8,700
|
6,300
|
6,300
|
6,300
|
小計
|
27,300
|
37,700
|
27,300
|
27,300
|
27,300
|
年度預算總計
|
$146,900
|
註:本計畫專款專用,計畫經費於活動結案時若有結餘,將全數交由荒野保護協會統籌運用。
附錄一、工作團隊簡介
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飛凰團,於民國100年成立。為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所屬之志工群組。
100~102年,與台南市安平區西門國小合作,進行了三年18次弱勢兒童長期陪伴活動,每次活動約25~30人。
103年,與台南市永康區大橋國小合作,進行6次弱勢兒童長期陪伴活動,每次活動約25~30人。
104~105年,與台南市仁德區仁和國小合作,進行2年12次弱勢兒童長期陪伴活動,每次活動約25~30人。
106年,與台南市七股區竹橋國小合作,進行5次曾文溪綠色環境走讀行動,每次活動約25-30人。
107年至今,與台南市西港區港東國小合作,目前已進行4次曾文溪綠色環境走讀行動,108年將再規劃5次曾文溪綠色環境走讀行動,每次活動約25-30人。
飛凰團,已執行過八年計劃,並進行45次弱勢兒童環境教育長期陪伴活動。志工出勤人數次約15人,超過45次活動共計出勤人次已達675人次以上。籌備工作包括場地探勘、開會討論、教案設計撰寫、教具製作,投入時間超過上千小時,投入心力難以估算。
八年的陪伴裡,透過環境的媒介-大自然,我們嘗試著跟孩子們建立起信賴關係,從衝撞到彼此擁抱,透過綠活圖推廣講師在活動中所深埋的心意與環境教育的意義,將種子一粒一粒的種下。這些一點一滴的改變,講師們以愛心和耐心,帶領著自己與孩子,一次次地在大自然中進行愛與陪伴的環境教育。
我們的承諾是:每位參與的志工,承擔著對孩子的責任及環境教育的任務。更重要的是對孩子、對自我許下的諾言。
飛凰團是一個共學共長的團隊,透過自然環境教育、綠活圖專業課程、各種培訓,讓團隊能量不斷地流動,準備好自己,一起與孩子們走進自然、走入心裡,然後種下守護環境與自我的心種子。
附錄二、合作單位簡介
台南市西港區港東國小
學校概況:全校普通班11班、幼稚園1班
地理位置:位於曾文溪下游
西港區產業概況:產業以農業為主,養殖畜牧為次。
注意:本計畫捐款單位為「百元」,如欲捐款1000元,數量請填「10」,以此類推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